Tuesday, June 06, 2006

兄弟

想整理一下看完《兄弟》的感覺,囫圇吞棗過後,還餘下些甚麼呢?

我覺得余華是個很幽默的人,與之前看《活著》的感覺完全不同,那時候我覺得余華是一個飽歷滄桑的作家,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寫出如此沉重的故事,但原來除了沉重以外,余華可以是這樣有趣,筆鋒一轉便把整個處於文革時期《兄弟》的沉重,扭轉成為一個關於改革開放後中國富強的諷刺故事。從上半部溜到下半部,一直都緊貼了中國的時勢,將一連串發生現代(現代這個字嘛,你就當我是從改革開放後說起,就別執著這二字吧)中國的事濃縮到一個小鎮上,初看下部時會哈哈大笑,但當將下半部的故事連表上半部主角的悲壯命運,因文革而失去雙親的故事,哈哈大笑之中其實隱含了極大的諷刺味道,不僅針對故事中的劉鎮,而是整個中國由六七年代開始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,以至今天一大堆層出不窮的新鮮事,都是藉著諷刺去帶出整個現實中國開放以來的荒謬。

讀小說時以為情節是虛構出來的,然而從最近PAAG的媒體報導裡,可以知道《兄弟》下部的荒旦故事,確實非全盤虛構,例如修補處女膜、選美、廣告、電視…(詳情請自行閱讀《兄弟》),在虛構的人物之中尋找到熟悉不過的中國。《兄弟》這故事,其實是一個老掉牙的電視劇情節(雖然余華在書中經常提及韓劇,但這故事比起粵語長片還要老),但置於一個現代中國的框框之中,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一個老掉牙的故事與一個荒旦離奇的現代中國,正是余華妙極之處!

余華,你寫得這樣辛苦,我用了不過三天便看完,真的對不起!